基本信息
书名:【正版库存邮】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
定价:89
作者:(美)格雷弗 著,马维先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咨询特价)
ISBN(咨询特价)
字数:(咨询特价)
页码:4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苏共二十大》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有九章,分别针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提出的57项指控进行反驳。作者首先引用“秘密报告”中的看法,再通过掌握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其与事实相违之处,并在每章之后附上了这些资料。作者给自己的任务就是从所有现有的证据中提供*精准的证据。第二部分人三章,揭露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的造假手段及赫氏“揭发”的意图。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全文加在了本书的附件中。
内容提要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做的“秘密报告”,无论在苏联历史上,还是再世界历史上,都堪称划时代的事件。伦敦《每日电讯报》称此报告为“20世纪有影响的演讲”,美国报纸则将赫鲁晓夫的这一行为吹捧为历*值得表彰的“的英勇行为”。
本书作者通过通过对大量文献证据、历史事实,特别是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解密档案文件的研究,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称为“颠覆性”的结论,即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直接“揭露”斯大林或贝利亚的论点,无一与事实相符,整个“秘密报告”是有谎言拼凑而成的。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演讲”竟是欺世之作?!本书的大量举证,为对苏联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重新解读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目录
是“20世纪有影响的演讲”,还是(代前言)
部分 50年之后真相大白:原来,全部指控都是谎言
章 理论基础
“个人崇拜”
列宁“遗嘱”
文献资料
第二章 “践踏”集体领导制的后果
“不容忍”集体领导制
斯大林“从精神和肉体上消灭”意见不同的人
大规模镇压活动
专用语:“人民公敌”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托洛茨基分子
斯大林“践踏”党内生活准则
文献资料
第三章 “斯大林对党专横跋扈”
苏共中央政治局大镇压事件复查委员会
叶努基泽1934年12月1日签署的指示
赫鲁晓夫暗示斯大林参与杀害基洛夫
斯大林和日丹诺夫1936年9月25日发给政治局的电报
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二一三月全会(1937年)上的讲话
“许多中央委员怀疑大规模镇压方针的正确性”,特别是波斯特舍夫
文献资料
第四章 联共(布)中央委员的“案件”和与此有关的问题
罗·因·埃赫案
尼·伊·叶若夫
扬·埃·鲁祖塔克案
亚·莫·罗森布吕姆的供词
伊·德·卡巴科夫案
斯.维·柯秀尔、弗·雅·丘巴尔、帕·彼·波斯特舍夫、亚·瓦·科萨列夫
“处决名单”
联共(布)中央一月全会(1938年)决议
“贝利亚反集团”
“关于刑讯的密电”
根据贝利亚的指示,罗多斯残酷殴打了柯秀尔和丘巴尔
文献资料
第五章 斯大林与战争
斯大林“没有重视”战争开始的预报
沃龙佐夫的情报
德国逃兵
被处决的统帅们
战争初期斯大林“丧失”指挥能力
斯大林是“毫无水平的”军事领导人
哈尔科夫,1942年
斯大林“根据地球仪”拟订军事战役计划
斯大林“贬低”朱可夫帅的功勋
文献资料
第六章 “践踏列宁民族政策原则”
强制性大规模民族外迁
“列宁格勒案”
“梅格列尔案”
与南斯拉夫的相互关系
“医生反分子案”
文献资料
第七章 贝利亚,其“阴谋”与“罪行”
贝利亚——“外国情报机关的奸细”
卡明斯基谈贝利亚为木沙瓦特党工作
卡尔特韦利什维利一拉夫连季耶夫案
对米·谢·克德罗夫的“残暴镇压”
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的兄弟帕普利亚
文献资料
第八章 意识形态与文化
“约·维·斯大林传略”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斯大林在关于建造自己塑像的1951年7月2日决议上签字
苏维埃宫
列宁和斯大林奖金
文献资料
第九章 斯大林:执政的后几年
斯大林提议对集体农庄增加征税
斯大林对波斯特舍夫不满
政治局工作“瘫痪”
斯大林怀疑伏罗希洛夫是“英国间谍”
对安德烈耶夫“专横跋扈”
对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无根据的”指控
扩大中央委员会主席团
文献资料
第二部分 赫氏“揭发”探幽
第十章 赫鲁晓夫造假手段
新观点问题
揭露论点造假并不等于查明了所有真实情况
历史证据
刑讯和与此相关的问题
赫鲁晓夫的骗术分类
第十一章 平反造假
亚·尤·季维尔
帕·彼·波斯特舍夫
亚·瓦·科萨列夫
扬·埃·鲁祖塔克
伊·德·卡巴科夫
罗·因·埃赫
文献资料
第十二章 赫鲁晓夫的“揭发”暗藏玄机
赫鲁晓夫为什么发表批判斯大林的讲话
赫鲁晓夫——阴谋参与者
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
对苏联社会的影响
政治后果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解决的问题
附件
文献资料
作者介绍
格雷弗弗(Grover Furr),美国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大学教授,博士,历史学家。
译者简介
马维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